• 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的高端国际化教育,优质的国际化教育
  • 以全面化、科学化的寄宿制院校体系,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大学生活
  • 教师来自世界主流留学国家,持有国际认可教师资格证书,多年教育

400-882-1633

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小学部课程体系与招生详情全解析

来源: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 时间:07-28

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小学部课程体系与招生详情全解析

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小学部课程体系与招生详情全解析

一、课程设计: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的双向融合

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让孩子既保持对本土文化的深刻认同,又具备国际交流的适应能力?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小学部给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其课程体系以中国国家课程大纲为根基,系统引入国际小学课程(IPC)的教学方法、评估体系及教育理念,形成了"双轨并行"的特色教学模式。

具体来看,语文、数学等核心学科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同时,英语、科学、艺术等科目融入IPC课程的项目式学习理念。例如,在三年级科学课中,学生需通过"气候变化"主题项目,结合语文的调查报告撰写、美术的数据分析可视化、英语的国际案例研究,完成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知识掌握的深度,更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值得关注的是文化教育模块。学校特别设置"本土文化研习课",通过传统节日实践(如清明踏青寻春、中秋手工制灯)、地方非遗体验(崂山剪纸、即墨柳腔)等活动,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文化内涵,真正实现"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的同步成长。

二、教学特色:打破学科壁垒的综合能力培养

传统学科划分容易造成知识应用的割裂,而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小学部的教学重点,正是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打破这一局限。学校每学期设定2-3个核心主题,如"城市发展"、"自然保护"等,组织各学科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方案。

以"海洋保护"主题为例,数学课会引导学生统计本地海域污染数据,科学课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知识,英语课学习国际环保组织的倡议书写作,美术课绘制海洋保护宣传画。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从数据收集、分析到方案设计、宣传的全流程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团队协作、信息整合、公众表达等综合能力。

此外,学校注重"过程性评价"而非单纯分数考核。教师通过观察记录、项目成果、课堂表现等多维度评估学生,重点关注思维活跃度、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发展。这种评价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获得认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三、学习环境:设施完善的成长支持系统

优质的教育离不开配套的硬件支持。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小学部占地约30亩,校园内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功能场馆。主教学楼采用开放式教室设计,可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调整空间布局;专用教室包括科学实验室(配备基础实验器材)、艺术工作坊(陶艺、绘画、手工分区)、图书馆(藏书量超2万册,涵盖儿童文学、科普读物等类别)。

户外活动空间同样丰富:200米环形跑道、标准篮球场、自然观察园(种植本地常见植物,设置昆虫观察箱)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运动与探索场地。特别设置的"阅读角"分布在走廊、花园等公共区域,摆放舒适的座椅与当季推荐书目,鼓励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阅读。

更值得一提的是"家校共育空间"。这里设有家长课堂、亲子阅读区和教育沙龙室,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手工活动等。通过这种设计,学校将教育场景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性循环。

四、招生信息:1-6年级入学要求与培养规划

小学部招生对象为1-6年级适龄学生(具体年龄需符合当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招生过程中,学校综合考量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教育经历及英语基础,通过面谈与观察活动评估孩子的学习适应能力与发展潜力。

针对不同年级,学校设计了阶梯式培养目标:1-2年级侧重习惯养成与兴趣激发,通过游戏化教学帮助孩子适应校园生活;3-4年级强化跨学科学习能力,逐步引入项目式任务;5-6年级则注重综合素养提升,为小升初衔接奠定基础。每个年级均配备专属的教研团队,定期调整教学策略以匹配学生成长需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校坚持"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这种设置让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论是学习进度的调整还是情绪状态的疏导,都能提供更精准的支持。

结语:选择一所与成长同频的学校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小学部通过融合创新的课程设计、打破边界的教学模式和完善贴心的成长支持,为孩子搭建了通往未来的桥梁。无论是国际视野的拓展,还是本土文化的传承;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综合素养的培养,这里都在努力实现教育的本真价值——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的环境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课程导航
校区导航
0.0404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