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河学校初中部课程体系全解析:从国际衔接看成长路径
课程定位:为国际教育衔接打造的成长阶梯
在国际化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青岛银河学校初中部课程以"衔接国际高中、铺垫留学基础"为核心目标,构建起覆盖学科能力、语言素养与综合素养的立体培养框架。区别于传统初中教育,这里更注重跨文化思维的启蒙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锻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适应国际化教育环境的要求。
四大课程体系:学科与素养的双向赋能
1. 全脑大语文:阅读力与思维力的双重培养
该课程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采用"阅读表演+项目式学习+模拟TTT(Teaching The Teacher)"的多元教学法。例如在古典文学模块,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还原诗词创作场景,结合项目式任务(如为古诗绘制思维导图)深化理解;而模拟TTT环节则要求学生以"小老师"身份讲解课文,在准备过程中主动梳理逻辑、提炼重点,有效提升表达力与批判性思维。这种设计不仅培养高效阅读习惯,更让语文学习从"知识记忆"转向"思维建构"。
2. 双语数理化:中外资源融合的高效学习场
课程打破校内外学习壁垒,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实践应用"的无缝衔接。数学学科引入国际竞赛常用的问题解决模型,物理课程结合生活场景设计实验项目(如家庭电路改造方案设计),化学则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微观反应过程。中外教师联合备课,中方教师夯实基础概念,外籍教师补充国际前沿案例,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又能接触国际化的解题思路与表达规范。
3. 多语种选择:个性化语言发展的灵活平台
考虑到学生未来留学方向的多样性,学校提供日语、韩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课程。每门语言均采用"基础语法+文化浸润"的教学模式——除日常对话训练外,还会安排日本动漫文化赏析、法国电影片段配音等实践活动,让语言学习更具趣味性。学生可根据兴趣或目标国家(如计划留学日本的选日语,意向欧洲的选法语)自主选择,为未来语言关突破提前储备。
4. 创意音体美:艺术素养与身体机能的同步提升
音乐课程涵盖钢琴、吉他等乐器基础与合唱训练,美术则包括素描、水彩和创意手工,体育除常规田径外还开设攀岩、击剑等特色项目。所有课程均强调"参与感"而非"专业性"——音乐课鼓励学生改编经典曲目,美术课允许用综合材料创作,体育课通过小组竞赛提升团队协作。这种设计不仅释放学生的艺术潜能,更通过运动增强体质,为高强度学习提供健康支撑。
教学支撑:师资、班额与方法的三重保障
师资配置:30+中外硕博的跨学科团队
初中部教师团队由30余名中、外籍教师组成,师生比严格控制在1:3。其中85%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部分教师具备海外留学或国际学校任教经验。更值得关注的是教师的跨学科能力——数学老师能指导科技社团,语文老师擅长戏剧教育,这种复合背景让教学更具延展性,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班额设定:28人小班的个性化关注
区别于传统大班教学,这里每班仅28人。较小的班级规模让教师能充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课堂上可针对性提问,课后能定制化辅导,作业反馈具体到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精准关注"不仅提升学习效率,更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从而增强学习内驱力。
教学方法:OMO体系下的自主学习培养
学校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OMO课程体系: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完成预习测试,明确学习重点;课堂上以小组讨论、实验探究为主,教师仅作引导;课后利用AI系统生成个性化错题本,配合教师录制的微视频针对性复习。这种模式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步培养其时间管理、问题解决等自主学习能力,而这正是国际教育中尤为重要的核心素养。
课程收获:从知识到能力的全面成长
经过初中阶段的系统学习,学生将收获三重成长:一是扎实的学科基础——通过双语数理化的深度浸润,数理化成绩普遍高于同类学校;二是突出的语言优势——英语达到国际初中水平,二外学习掌握基础沟通能力;三是综合素养提升——全脑大语文培养的思辨力、创意音体美激发的创造力,加上丰富的社团活动(如模拟联合国、科技创客社),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跨文化适应力与未来竞争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与多所国际高中建立了衔接机制,课程内容与国际高中课程体系高度匹配。这意味着在这里完成初中学习的学生,进入国际高中后能更快适应教学节奏,减少"过渡期"的学习压力,为未来留学之路铺就更顺畅的通道。
适用对象说明
课程主要面向市内三区小学毕业生,以及户籍在市内三区的外地回青小学毕业生。学校将通过综合评估(包括学科测试、面试交流)确定录取资格,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意愿、沟通能力及对国际化教育的适应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