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战略突围:BSN博士课程的核心价值
在商业环境快速迭代的今天,企业家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竞争,而是战略布局能力的全面比拼。如何站在当下看未来?怎样让企业在动荡中保持持续成长?BSN荷兰商学院针对企业家群体开设的博士课程,以《企业战略管理与持续成长》为核心内容,为这一系列关键问题提供了系统解答。
课程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邬爱其主讲。作为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企业投资研究所所长,邬教授深耕战略管理领域多年,不仅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更通过大量企业咨询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其课程以"理论+案例"双轨驱动为特色,既能帮助学员建立完整的战略思维框架,又能结合企业实际场景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战略管理的底层逻辑:从认知到实践
战略管理不是空中楼阁式的规划,而是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工程。邬教授在课程中强调,真正有效的战略需要回答三个根本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如何维持生存?怎样实现更好发展?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企业使命、目标与愿景的界定,也构成了战略制定的核心依据。
要理解战略的本质,首先需要把握其四大特性:根基性决定了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底层支撑,系统性要求各业务模块协同运作,前瞻性强调对未来趋势的预判能力,实效性则聚焦战略落地的实际效果。以某制造企业为例,其早期因过度关注短期收益忽视长期技术研发,导致在行业技术升级时陷入被动;而通过重新梳理战略定位,明确"技术驱动+服务增值"的双轮模式后,企业不仅扭转了颓势,更在细分领域建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战略的制定离不开对企业本质的深刻认知。不同的企业本质理解会导向截然不同的战略选择——有的企业将自身定义为"产品提供者",战略重心会放在研发与生产效率提升;有的企业定位为"解决方案服务商",则会更关注客户需求挖掘与生态体系构建。课程中通过多个行业的对比分析,帮助学员跳出固有思维,重新审视企业的核心价值定位。
战略落地的关键:环境分析与业务决策
战略制定需要建立在对内外环境的精准把握上。邬教授提出"三力分析模型":通过内部资源能力评估明确"能够做什么",通过使命愿景梳理确定"应该做什么",通过外部环境扫描判断"可以做什么"。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战略方案。
外部环境分析不仅要关注宏观经济走势,更要深入行业竞争格局与客户需求变化。以家电行业为例,海尔在智能家电领域的提前布局,正是基于对"家居智能化"趋势的敏锐洞察;而某传统空调企业因忽视消费升级需求,未能及时推出高端产品线,导致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这些案例直观展示了环境分析对战略决策的关键影响。
业务发展战略的制定涉及三个核心决策点:业务选择(进入哪些领域)、业务竞争(如何建立优势)、业务组织(怎样协同运作)。课程中通过吉利汽车的全球化并购、某浙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等案例,详细拆解了不同业务战略的制定逻辑与实施路径。例如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实现技术与品牌升级,其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匹配了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与目标企业的核心价值。
战略的终极意义:实现企业持续成长
在课程总结环节,邬教授特别强调:"战略的价值不在于规划本身,而在于能否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行动。"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之所以能落地,正是因为从高层到一线员工都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工作;而某些企业战略文件做得漂亮,却因缺乏执行保障沦为"纸上谈兵"。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BSN博士课程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战略管理的方法论,更在于帮助企业家建立"动态调整"的战略思维。通过两天的深度学习,学员们普遍反馈对战略管理的理解从"模糊认知"转向"系统框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感与把控力显著提升。正如一位参与课程的企业负责人所言:"以前做决策更多靠经验判断,现在能从战略高度分析问题,这种思维转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根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