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考试核心:三类灭火器规范操作详解
灭火器操作在消防工程考试中的重要性
消防工程考试不仅考察理论知识,更注重实操技能的掌握。作为最常见的消防设施之一,灭火器的规范使用是考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内容。无论是公共场所火灾初期扑救,还是考试中的实操考核环节,正确操作灭火器直接关系到灭火效果与人员安全。本文聚焦干粉、泡沫、二氧化碳三类主流灭火器,系统梳理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帮助考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干粉灭火器:两种类型的操作差异与考试要点
干粉灭火器因适用范围广、灭火效率高,成为消防工程考试的重点考察对象。根据结构差异,可分为外挂式储压型与内置式储气瓶型,两者操作流程存在关键区别。
对于外挂式储压式干粉灭火器,使用者需一手紧握喷枪稳定方向,另一手抓住储气瓶开启提环向上提拉。若采用手轮式开启设计,则需逆时针旋转手轮至开度,确保气体完全释放后提起灭火器。喷射时需注意,干粉喷出后应快速对准火焰根部水平扫射——这是考试中常考的"有效喷射位置",若对准火焰中部或上部,可能因无法隔绝氧气导致灭火失败。
内置式储气瓶或普通储压式干粉灭火器的操作更强调"保险销"的使用。考生需先拔除开启把上的保险销(部分灭火器保险销需先拉出拉环再拔掉),这一步是防止误触启动的关键设计,考试中常以"未拔保险销能否正常喷射"作为判断题考点。随后一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另一手用力下压开启压把,此时需保持压把持续受压状态——若中途松开,会因压力中断导致喷射停止,这也是实操考核中常见的扣分点。
特别提醒: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在使用时,持喷枪的手需保持稳定,避免软管扭曲影响喷射方向;储压式灭火器若长期未使用,需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正常压力范围),这一细节可能在考试中以"设备检查题"形式出现。
泡沫灭火器:液体火灾扑救的操作规范与常见误区
泡沫灭火器通过产生泡沫覆盖燃烧液面隔绝氧气,主要用于扑救B类(可燃液体)火灾,但不适用于带电设备火灾。其操作核心在于"保持正确体位,控制喷射角度"。
使用前需注意,泡沫灭火器严禁过度倾斜或横拿倒放——其内部装有酸性和碱性两种药剂,正常状态下分隔存放,若颠倒会提前混合反应,导致未到达火场即喷射完毕。正确操作应在距离着火点约10米时(此距离为有效喷射范围起始点,考试可能考察"启动距离"),将筒体迅速颠倒,一手紧握提环固定,另一手托住筒体底圈保持稳定,使两种药剂充分混合产生泡沫。
针对不同燃烧形态需调整喷射策略: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应从火势蔓延的远端开始喷射,使泡沫逐步覆盖液面并向近端推进,确保完全隔绝空气;若液体在固定容器内燃烧,需将泡沫射向容器内壁,利用泡沫沿壁流淌的特性覆盖液面——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会因冲击力导致液体飞溅,反而扩大燃烧面积,这是考试中重点强调的"错误操作类型"。
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将泡沫集中喷射至燃烧最猛烈处,并随着喷射距离缩短(有效喷射距离约4-6米),使用者需逐步靠近火场,始终保持泡沫覆盖燃烧物表面。特别注意,整个操作过程中灭火器需保持倒置状态,若中途直立会导致药剂混合中断,无法持续喷射泡沫。
二氧化碳灭火器:电气火灾扑救的安全操作与防护要点
二氧化碳灭火器因灭火后无残留、适用于电气火灾(600V以下带电设备),在消防工程考试中属于"特殊场景操作"的重点内容。其操作需特别注意低温防护与喷射角度控制。
使用时,应先在距离燃烧物5米左右(此为安全操作距离,避免火焰灼伤)拔除保险销。对于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手柄稳定方向,另一手按压启闭阀压把启动喷射;无喷射软管的型号需将喇叭筒向上扳起70-90度(形成喷射角度),确保二氧化碳能有效覆盖燃烧区域。
操作中必须注意防护:二氧化碳喷射时会因快速汽化吸收大量热量,导致喇叭筒表面温度骤降至-78.5℃,直接触碰可能造成冻伤。考试中常以"为何不能直接接触喇叭筒"作为简答题,考生需明确回答"低温冻伤风险"。
针对不同燃烧形态的喷射技巧: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应从火焰近端向远端喷射,利用二氧化碳的窒息作用逐步控制火势;若液体在容器内燃烧,需将喇叭筒抬高,从容器一侧上部向内部喷射,避免因射流冲击导致液体溅出。扑救电气火灾时,需保持安全距离(带电设备需至少1米),并在断电后继续喷射确保彻底灭火。
消防工程考试实操备考建议
掌握三类灭火器操作规范后,考生需重点关注以下备考方向:一是熟悉不同灭火器的适用火灾类型(如泡沫灭火器不用于电气火灾),二是牢记关键操作步骤(如干粉灭火器的保险销拔除、泡沫灭火器的倒置要求),三是理解操作原理(如泡沫覆盖隔绝氧气、二氧化碳窒息降温)。建议结合模拟演练强化肌肉记忆,同时通过历年考题分析常见考点(如"喷射位置选择""错误操作识别"),确保理论与实操双项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