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 编辑:佚名
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2017年接受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专业目录预发布内容如下:
各位申请人:
现预先公布山东大学2017年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专业目录,招生简章将于之后另行在本网站发布。
2017年的申请人获得学士学位的时间必须在2014年3月之前。
全国同力平台中的山东大学学科发布与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开放注册时段预计为2月中下旬至3月初。两个网络系统的详细操作流程请参照往年2016年同力硕士招生简章及2016年申请临床、口腔医学专业硕士招生简章,但本次现场确认工作具体时间段以即将公布的2017年招生简章中的时间段为准。
所有事项以最新国家文件为准。
说明:
全国同力平台中涉及到一级、二级学科专业从属分布关系。表格中的“专业代码及名称”一列,专业代码如果是6位数字,则为二级学科;如果是4位数字,则为一级学科,已经加以提示。各培养单位专业目录表格后的注释,指的是全国同力平台的专业选择方法。
001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于1999年11月,由原哲学系和社会学系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科技哲学、伦理学、比较哲学、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11个硕士专业;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科技哲学五个博士专业;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另外,还拥有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诠释学研究中心、儒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所、社区研究所、现代传播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专职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合作导师20余人(包括2名外籍导师),硕士生导师43人,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在海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梯队。
学院设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资料室、微机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办学条件和设施优良,院资料室拥有中外文藏书10万余册,各类学术期刊265种,可以很好地满足研究生学习、科研的需要。
近年来学院注重加强横向学术,走出去,请进来,先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宗教所、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著名学术机构和高校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以色列、韩国、瑞士、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亦建立起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已派出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到海外进行学习和研究活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向海外开放的教育空间,为研究生的成长营造了的学习研究环境。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②社会发展理论③政治哲学
30
英语
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①易学哲学②儒家哲学
③道家哲学④中国古代哲学
⑤中国近现代哲学
30
010103
外国哲学
①西方古代哲学
②西方近代哲学
③西方现代哲学
④犹太哲学⑤阿拉伯哲学
30
010107
宗教学
①犹太教②佛教
③基督教④比较宗教学
30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①科技与社会
②自然哲学及科技思想史
③科学哲学④信息经济
⑤认知科学⑥应用心理学
30
030301
社会学
①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研究
②社区与城市研究
③社会心理研究
④社会性别研究
⑤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研究
⑥社会管理
30
英语
社会学
120404
社会保障
①社会保障
②社会政策
30
公共管理
注:请按01哲学,0101哲学;03法学,0303社会学;12管理学,1204公共管理,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04经济学院
历史:山东大学经济学科历史悠久,1901年山东大学堂成立之初,即设有理财科目。百余年间,薛暮桥、孙冶方、马家驹等一大批知名经济学家在此执掌教鞭或蒙沐教泽。
构架: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是在原山东大学经济学系的基础上,于1988年组建而成的。学院下设经济学系、财政学系、金融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等5个系,以及产业经济研究所、泰岳经济研究中心、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经济学院设有10个博士专业、20个硕士专业(含6个专业硕士专业)和6个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工程和财政学本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与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共建校级人才培养基地“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彭实戈班)。2012年,学院选拔组成了“经济与金融卓越人才培养国际化实验班(下简称全英实验班)”,设置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个专业方向,采用全英文授课,开辟了经济金融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师资:经济学院现有教职工117人,专职教师97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6人,硕士生导师69人;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1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1 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1人,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获得者2 人(1 项)。“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政治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科:经济学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3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建设评估为“优秀”),山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其中1个为与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共建),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1个,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金融—数学跨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院应用经济学科排名全国第12。
学术:经济学院教师近5年来,学院教师在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经济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项。《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一书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政治经济学》、《金融投资学》、《国际贸易学》、《政府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政府经济学》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公共财政概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入选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教育:经济学院秉承“为天下储人才”的办学宗旨,在职研究生教育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重,注意分析在职人员学习特点,不断探索适合在职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模式,率先基本完成互联网教学内容制作,打造出一个帮助在职人员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深造的立体式在职学习模式。已有1818人以同等学力人员身份进入经济学院申请学位,仅次于医学专业,位居全校第二位。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应试
语种
学科综合
考试科目
020101
政治经济学
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②新经济史研究
③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34
英语
经济学
020104
西方经济学
①西方经济学及其应用研究
②现代西方企业理论研究
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与应用
④西方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
34
020105
世界经济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研究
②日本经济研究
③美国经济与商务外交研究
④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研究
34
020201
国民经济学
①政府经济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
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战略研究
③企业行为与竞争政策研究
30
020203
财政学
①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
②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
③税收理论与制度研究
④财政金融调控理论研究
⑤企业财务与税收筹划
34
020204
金融学
①货币银行理论与政策研究
②金融投资与金融工程
③国际金融理论与比较金融制度
④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研究
34
020205
产业经济学
①消费经济与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②现代企业理论与产业组织
③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
④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32
020206
国际贸易学
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②国际贸易实务
③国际商务
④国际服务贸易
34
020207
劳动经济学
①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
②劳资关系研究
③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32
020209
数量经济学
①数理经济
②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③计算金融
④经济博弈论及其应用
32
0202Z1
投资经济学
①品牌投资理论与实践研究
②投融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研究
③环境投资理论与实践研究
34
0202Z2
保险学
①风险管理研究
②保险产业发展研究
③农业保险研究
32
注:请按02经济学,0201理论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05经济研究院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组建于2001年6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少安博士任院长。其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山东大学产权研究所。它是直属山东大学、独立建制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机构。主办有《制度经济学研究》和《山东大学研究生经济学刊》两个刊物。
研究院以“崇尚经济科学、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社会进步”为宗旨,坚持兼容并蓄、自由发展。在较短的时期内,聚集了一支年轻精干、富有创业精神的优秀学术队伍,教育部“长江学者”黄少安教授、“千人计划”专家肖志杰教授、盛洪教授等在此工作。还有魏建、黄凯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孙天琦等后起之秀。现有人员全部为来自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博士,不同大学的文化、学术风格在此汇聚、交融。
研究院对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同等重视,已经在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包括法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公共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等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基础性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研究院人员已经在《 Econometric 》、《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了一系列重要专著。先后获孙冶方经济学奖、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也强调应用与开发研究,已经面向中国的经济实践做了一批案例研究,并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一系列对策性成果,被政府和企业所采纳。
人才的汇集和学术成果的积淀促进了学科的快速发展。现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还自设了法经济学和语言经济学两个博士招生专业。其中理论经济学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政治经济学和金融学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或平台。建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院是一个开放的学术园地,有一个开放的办学机制。与海外有着广泛的实质性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优秀学生赴国际大学深造,包括攻读学位和联合培养。与国内其它大学也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有学生到其他院校交流访学。学生就业状况十分理想,几乎全部进入大银行、大公司、政府机构和重点大学、科研院所。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020101
政治经济学
①产权理论与产权制度改革
②企业理论研究
③人力资本与发展经济学
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⑤农村经济
⑥投资经济研究
36
英语
经济学
020104
西方经济学
①制度经济学
②博弈论与微观经济学
③现代宏微观经济学
④经济学说史
⑤计量经济学
36
020204
金融学
①证券市场
②货币金融
③国际金融
④金融理论与金融工程
⑤金融制度与企业成长
⑥投资经济研究
36
020206
国际贸易学
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②WTO与中国经济
③国际贸易实务
36
注:请按02经济学,0201理论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06法学院
山东大学法学院是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教育的重镇。现代意义的山东大学法科教育,始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自1981年在科学社会主义系内开设法律本科专业,山大乃至整个山东的法科教育得以重启。1983年,山东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1994年3月,法律系转制为法学院。
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法学院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图书资料建设等各个方面均取得斐然成绩。目前,学院现有全职教师75人,其中教授2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6人,长期海外专家5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3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3人。学院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学院编辑出版的CSSCI集刊《人权研究》、《山东大学法律评论》等学术刊物赢得海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目前在校生17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法学和法律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本科生近700人,并有部分来自世界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的留学生。学院通过学术研究、专业实践以及学生活动塑造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学院设有多种海外留学奖学金,每年选派数十名优秀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学院着力使其培养的人才在全球意识、世界视野与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获得进步。
学院强调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国际化视野,与美国、欧盟各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与研究机构保持着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学院90%以上的教师具备海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以交流促发展,建设一所国际化的法学院,是我们一贯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培养单位:法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考试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①人权原理
②宪法学原理
③行政法学
④立法学
30
英语
法学
030104
刑法学
①中国刑法
②比较刑法
30
030105
民商法学
①中国民法
②中国商法
③外国民商法
30
030106
诉讼法学
①刑事诉讼法
②民事诉讼法
③行政诉讼法
④证据法学
30
注:请按03法学,0301法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11文学院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文学院在百年山大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振声、闻一多、舒舍予、梁实秋、沈从文、游国恩等一批大师、学者和著名作家云集本院,为山东大学的校史增添了光彩;建国之初,著名学者王统照、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吕荧等先后执教本院,进一步奠定了山大以文史见长的传统。新时期以来,学院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又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学风扎实、实力雄厚、学科健全、学术梯队分布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学生工作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
1981年国务院恢复学位制度,学院首批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获得博士生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现有6个博士点和9个硕士生点招生。1994至1996年,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四个学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1997年,“汉语言文学”学科被整体列入山东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规划。2000年12月,以文艺学科主体组建的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1月,本院被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1月,文艺学学科被批准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4年,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五位。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050101
文艺学
①文艺理论②美学理论
③中国文学批评史
④文艺传播学
33
英语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①中文信息处理
33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①现代汉语
②方言③汉语史
33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①先秦两汉文学
②魏晋南北朝文学
③唐宋文学
④元明清文学
33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研究
②现代文学
③当代文学
33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①比较文学
②世界文学
33
注:请按05文学,0501中国语言文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35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是山东大学的新兴优势学科之一。山东大学的新闻学教育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恢复建设,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山东省最早进行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的单位,是目前国内16个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之一,也是目前山东省唯一具备“学士(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完整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的单位。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突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6人(含博士导师);专任教师中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学院与国际最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南加州大学传媒学院、俄亥俄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电讯传播系等新闻教育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还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广电网络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电传媒集团等单位聘请讲座教授、兼职教授、合作导师等30余人。
近年来,学院获得来自宣传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全方位的教学科研支持。学院是2013年中宣部、教育部确立的全国10所与地方宣传部共建的高校新闻院系之一,是2013年教育部批准的16个部属高校新闻传播学文科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单位之一。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050301
新闻学
01新闻史论研究
02融合新闻研究(业务)
03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
04媒介与产业经济研究
31
英语
新闻传播学
050302
传播学
01传播管理研究
02影像传播研究
03广告与创意产业研究
04新媒体研究
31
1305设计学
(一级学科)
01设计艺术与应用研究
02设计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
03摄影艺术研究
31
英语
无
注:1.请按05文学,0503新闻传播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2.请按13艺术学,1305设计学,按一级学科申请。
014儒学高等研究院 文史哲研究院
2012年1月,为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世界儒学中心,使儒学率先成为世界学科,进而带动相关学科快速发展,山东大学将原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学研究中心、文史哲研究院和《文史哲》编辑部整合成新的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研究院名称保留,《文史哲》编辑部相对独立。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科研实体,更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共科研平台。作为公共科研平台,儒学院将次第对全校、全国、全世界开放,对所有古典学术研究者开放,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将儒学院打造成为海内外古典学术研究特别是儒学研究的权威机构之一。目前儒学院设有中国哲学研究所、中国史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研究所、经学小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所、民俗研究所、许嘉璐办公室。现任院长许嘉璐,常务副院长徐向红、王学典,党委书记巴金文,副院长颜炳罡、杜泽逊、黄玉顺。
原文史哲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是由原文史哲研究所(1983年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年成立)、民俗研究所(1985年成立)合并而成。原儒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原儒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文史哲》则创刊于1951年。作为儒学院的源头和组成部分,上述机构有着共同的人文学术传承和深厚的学术根基。曾在本院前身机构担任行政及科研职务的知名学者有华岗、吴富恒、杨向奎、萧涤非、王仲荦、关德栋、蒋维崧、王绍曾、庞朴、葛懋春、丁冠之、董治安等。目前仍在从事科研工作的知名学者有吉常宏、徐经泽、龚克昌、张忠纲、孟祥才、刘晓东、冯浩菲等。
研究院跨中文、历史、哲学、社会学4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现设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民间文学2个独立博士点,与其他院部共建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学10个博士点,共建哲学、文学、史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11个硕士点。中国古典文献学先后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民俗学研究所被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并成为文化部中国节日文化研究基地。院图书资料室现有藏书12万余册。线装古籍3万余册,多为明清刻本。其中明成化十年内府刻《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为明“文渊阁”故物,《大正新修大藏经》有戴季陶手批,皆属珍贵典籍。
研究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4人,讲师7人,管理人员8人,图书资料人员1人。另有美国籍教师1人,日本籍教师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2%以上。王学典教授、郑杰文教授被聘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员,马来平教授被聘为山东省政府参事。杜泽逊教授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泽逊、张士闪、刘培、沈顺福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黄玉顺、刘宗迪系齐鲁青年学者。王学典、刘培入选齐鲁文化名家。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00余名,硕士研究生400余名,有1名博士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有1名博士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250余人,在研博士后40余人。
研究院是一个从事以传统国学为特色、以儒学研究为重点的学术研究和培养高水平研究生的综合性人文科研机构,在以古文、古史、古哲为标志的中国传统学术领域精心耕耘,取得一批具有时代高度的标志性成果,已成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和山东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民俗学、汉语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科技哲学等学科以深厚的功力和创新精神饮誉学界,先后承担国家、教育部及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0余项,取得了显著的学术科研成就,形成了独特的研究特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史学理论、文献学、民俗学、先秦两汉文学、近代汉语、杜甫研究居海内外领先地位。
研究院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成效突出,先后与法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长效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本院教师90余人次,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40余人次,已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20余次,院聘请1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研究院名誉教授、讲座教授、流动岗位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博士生导师。
原儒学高等研究院为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山东大学合作共建,旨在适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需要,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承担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融合的历史使命,发挥山东大学地处齐鲁之邦、孔子故乡、儒学发源地的区域优势,推动儒学的研究、普及与传播。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应试语种
010102
中国哲学
01儒家哲学
02先秦诸子与宋明理学
03中国近现代儒学
04中国佛教哲学
05中西比较哲学
06中西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35
英语
哲学
030304
民俗学
01理论民俗学
02中国民俗史
03区域民俗研究
04民间文献研究
05艺术民俗学
06民间信仰研究
33
英语
社会学
050101
文艺学
01文艺美学
02审美文化学
03中国古代文论
30
英语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01汉语史
31
英语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01文史文献研究
02目录版本校勘学
03中国学术史
04中国书籍史
05经学文献研究
34
英语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1先秦两汉文学
02唐宋文学
31
英语
中国语言文学
0602
中国史
(一级学科)
01史学理论
02中国学术史
03二十世纪中国史学
04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运动研究
32
英语
历史学
注:请按01哲学,0101哲学;03法学,0303社会学;05文学,0501中国语言文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请按06历史学,0602中国史,选择一级学科专业。
015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位于环境优雅的山东大学东区老校,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英语、俄语、日语、亚非语言文学与应用语言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外语学院共有在职教职工28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19人,博士与在读博士59人。专业外语方向有96名专业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65人,博士与在读博士52人,90%的教师有海外访问、进修的经历,是一支学历和职称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队伍,多名教授在全国和省级学会中担任会长、副会长等职务,并担任了兼职教授和特聘教授等职,并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被聘请为外语学院的兼职或客座教授。 学院多年来坚持外教聘用制度,主要担任口语和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兼学生课外活动的辅导工作,外国语学院与国内外多家学术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图书资料齐全,教学设施完善。目前,学院共有5个语音实验室,10个多媒体教室和1个自主学习室,并设有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练习外语视听的场所和机会。学院建有自己的资料室,有各语种图书7万余册及大量的有声资料,各类中外学术期刊近百种,能够很好的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备注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①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②英语语言应用研究
③英汉双语翻译
④英美文学
37
不接受跨学科申请人
法语
德语
日语
俄语
无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
①实用俄语语言
②俄语双语翻译
③俄语国家文学
37
法语,德语
日语,英语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①日语语言学
②日本文学
③日本文化
35
法语,德语
英语,俄语
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
①韩语语言学
②韩国文学
③韩国文化
35
法语,德语
英语,日语
俄语
注:请按05文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16艺术学院
山东大学艺术学科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学科设立以来,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培养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者和艺术家,张道一、曹鹏、赵焕章、仲星火、李梓等知名人士都在这里留下过苦苦探求的身影。五十年代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艺术系抽调骨干力量,合作组建成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山东大学恢复设立艺术系,2000年,新山东大学成立后,建立艺术学院并于当年招生。目前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有音乐学、美术学和数字媒体三个专业招收本科生,有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四个专业招生硕士研究生,并在民艺学和美术考古两个研究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
70年风雨里程、几度离散聚合,山东大学艺术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学院依托山东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底蕴丰厚的有利条件,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原则,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辅修其他专业或跨学科、跨门类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与文化素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富有人文素养、具有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特长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130401
美术学
①油画艺术研究
②国画艺术研究
③书法史论
30
英语
无
1305设计学
(一级学科)
①视觉传达
30
130101
艺术学
①艺术美学
②艺术管理
30
130201音乐学
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②西方音乐史
③音乐教育
④表演艺术与教学(含钢琴、声乐、器乐)
⑤中国古代音乐史
⑥民族音乐学
30
注:1.请按13艺术学,1301艺术学理论,1302音乐学,1304美术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2.申请1305设计学时,请按一级学科申请。
017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学术传统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学院,不仅在山大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海内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曾汇集了杨向奎、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陈同燮等著名的“八大教授”,以及丁山、赵纪彬、吴大琨、许思园、刘敦愿、韩连琪、卢振华、徐绪典、孙思白、华山、蒋捷夫、田昌五等一批知名学者。
学院是国务院审批的批博士点和硕士点单位,也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的单位,目前有历史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有3个(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包括2个管理学硕士点(档案学、文化产业管理学),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古代史),省级重点学科3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专业2个。传统优势学科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形成一批新的特色专业和研究方向,如文化产业管理等。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9人(含兼职10人。合作8人),有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是国家“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111”人才建设引智基地,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以及清史工程。与美、日、韩、英、加、德、法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20所著名高校的相关专业建立了固定合作关系。同时拥有国家教学、泰山学者、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档案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委等。学院还设有韩连琪、王仲荦、张维华及中国文化产业4项学术基金,奖励支持优秀研究生。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应试
语种
学科综合
统考科目
060101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①中国新石器考古
②夏商周考古③汉唐考古
④美术考古⑤道教与考古研究
⑥环境考古⑦博物馆学
⑧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⑨文物收藏与鉴定
⑩田野考古
11建筑艺术史
30
英语
历史学
060204
专门史
①中韩关系②旅游文化
③中国经济史
④世界宗教与宗教关系
⑤思想文化史⑥文化产业研究
⑦民间艺术资源历史资源与传媒产业
⑧文化资源研究⑨道教研究
⑩中外文化交流史
11中国当代作品译介史
12中美关系13中加关系
14中俄关系15对外汉语教学史
16欧美文化产业17英语语言学派
18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19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思想、
制度和政策
20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史
21中国与欧美国家关系史
30
060205
中国古代史
①先秦秦汉史
②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③宋元明清史
④中国古代思想史
⑤中国道教文化史
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⑦中国古代教育
⑧中国政治制度与法律文化
⑨中国古代断代史
30
060206
中国近现代史
①中国近代史②中国现代史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④中国传统文化与国情
⑤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⑥中共各地方党史与党建研究
⑦近代秘密社会史
⑧近代各地区著名家族研究
30
060301
世界史
①美国史②加拿大史
③古代中世纪史④西方文化史
⑤欧洲史⑥国际关系史
⑦西方政治与经济制度
⑧英国史⑨法国文化史
⑩俄国文化史
11欧美文学艺术史
30
120503
档案学
①档案与近现代史史料研究
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
③现代文秘与电子政务
④档案资源与文化艺术产业管理
⑤文秘与档案管理
30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1201Z1
文化产业管理
①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②旅游文化
③中国民间艺术资源研究
④出版文化研究
⑤文化企业管理
⑥现代传媒管理
⑦区域文化产业规划
⑧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运营
⑨文化遗产资源与文化旅游研究
⑩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发展
3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注:请按06历史学,0601考古学,0602中国史,0603世界史;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22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学科是山东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山东大学化学学科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最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自1930年始,汤腾汉、傅鹰、刘遵宪、邓从豪等多位著名化学家曾先后执教于此。80余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专家、企业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出业绩,两院院士朱兆良、王文兴、计亮年、蒋民华、吴祖泽、钱逸泰、薛群基、江桂斌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层次教育涵盖了理学、工学两大学科门类,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不同层次学历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荟萃。现有中科院双聘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47人。
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完善,学术创新成绩卓著。拥有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胶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有机化学山东省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山东省强化重点实验室、理论与计算化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结构成分测试中心。承担和参与“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支撑项目、各类国防军工项目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等近百项,年发表SCI 收录论文350余篇,年均到位科研经费近4800万元,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全军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上百项。部分理论和应用成果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和经济效益。同时我们坚持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活动日趋活跃,不断提高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水平。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480余人,博士研究生190余人,已成为我国化学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070301
无机化学
①液-液体系与溶剂萃取化学
②无机合成
③配位化学
④热化学及热分析
⑤无机材料化学
30
英语
无
070302
分析化学
①电分析化学
②光分析化学
③生物分析化学
④色谱分析化学
⑤环境分析化学
30
070303
有机化学
①物理有机化学
②有机合成
③金属有机化学
④药物化学
30
070304
物理化学
①大气化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
②电化学
③量子化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④分子动力学
⑤界面化学与有序分子膜
⑥分散体系与超细粉
⑦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
30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①有机硅高分子
②高分子合成化学
③功能高分子
④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30
081704
应用化学
①油田化学
②材料化学
③盐化学化工
④精细化工
30
英语
无
081702
化学工艺
①有机合成与精细化工工艺
②化工设备及其优化
③表面工程(腐蚀理论与防护技术)
④化工环保
30
注:请按07理学,0703化学;08工学,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23微电子学院
山东大学2015年6月获教育部批准筹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设微电子系、集成电路工程系、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微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和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所。微电子学院拥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电路与系统和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方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授权。
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作为新成立的学院,学院现有教师42人,其中包括“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1人,齐鲁青年学者2人,在岗教授 15人,博士生导师 7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者 34人,有超过1/2 的教师在国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或进行过一年以上的合作研究,是一支学历和职称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微电子学院将广泛引进和招收国内外微电子专业高层次人才,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微电子学院的师资队伍规模达到100人左右,以满足微电子学院教学和科研全方位的快速发展需求。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①纳米电子和太赫兹器件
②柔性薄膜电子器件
③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④有机自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⑤半导体存储器
30
英语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2
电路与系统
①电路理论与系统设计
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③智能测控与控制系统
④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
⑤智能信息处理与数字医疗
⑥北斗/GPS导航芯片、算法及系统
⑦嵌入式系统
30
注:请按08工学,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29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和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共建的学院,集教学、科研、开发与测试服务于一体,是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级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国家著名环保专家曲格平先生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担任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由原山东大学环境工程系、实验中心和原山东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的环境学科于2001年初组建成立。现有在职教工63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37人,研究生283人。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等3个系和环境化学与工程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与功能材料、流域水环境、大气污染控制、资源循环及环保新材料、资源循环与清洁生产工艺、战略环评与规划等研究所以及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实验教学中心。2013年开始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创办“环境与健康菁英班”,共同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9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6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泰山学者1名,泉城学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名。
目前,学院已经建立起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山东省省级品牌专业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拥有9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620平方米。拥有价值3000余万元的各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学院拥有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甲级“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和山东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重大项目培育项目、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山东省及国家环保部资助项目、中外合作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500余项,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3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0余篇,入选2012年中国百篇影响国际学术论文1篇,被SCI、EI收录6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学院坚持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大中型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活动日趋活跃,先后与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美国Yeshiva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印第安纳大学、爱何华州立大学、斯蒂文斯理工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岐阜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工业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等相关院系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
01环境化学
02环境生态学
03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04环境监测与分析
05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
06环境管理与规划
30
英语
无
注:请按08工学,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选择一级学科专业。
031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共设有13个本科专业,拥有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企业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点以及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旅游管理等七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涵盖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另外还有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硕士(含工业工程、项目管理)三个专业学位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各类在校学生6000余人,是山东大学规模的学院之一。
学院拥有一支以高水平学者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国内外学者紧密合作的学术梯队。全院现有专职教师130余人,其中教授30余人,副教授70人。聘请学术造诣深厚并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师资力量日趋雄厚。
学院高度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近年来学院先后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著名高校学者以及知名企业的著名企业家做学术报告。多次选派教师赴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企业进行访问。
管理学院以“教书育人、严谨务实、崇尚真理、服务社会”为使命,推动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勇于担承社会赋予的历史责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120201
会计学
①会计理论与实务
②财务管理
③审计理论与实务
④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
32
英语
工商管理
120202
企业管理
①国际企业管理
②企业战略管理
③公司治理研究
④企业组织与产业组织研究
⑤市场营销管理
⑥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32
120203
旅游管理
①旅游企业管理
②旅游市场开发
③旅游规划
④旅游文化与旅游地经营管理
32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①企业技术进步与管理
②项目评价与管理
③知识产权管理
④技术转化与技术贸易
32
120501
图书馆学
①数字图书馆研究
②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③信息研究
④信息分析理论与方法
⑤竞争情报研究
⑥知识管理
32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注:请按12管理学,1202工商管理,120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32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
山东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网络安全研究及技术开发的科研与推广单位之一,80年代末,在潘承洞院士的支持下,山东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成立,李大兴教授任所长,2002年3月,因科研成果突出,被山东大学批准为校属独立的处级科研机构。山东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是目前山东省唯一专门从事信息安全理论及技术研究的单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公钥密码、分组密码、认证理论、安全协议等密码学基础理论;信息加密与认证技术、网络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体系等。
研究所成立以来,在所长、863计划信息安全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李大兴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累计承担国家和地方重点科研项目共技二十余项,其中有国家“八六三”,“九七三”,“九五”,国家密码发展基金项目等。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产权的“SMS100—1网络安全平台”是国内个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鉴定的商密产品(商密签字第(1)号,1996),并于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党政密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内最早从事的PKI技术研究,也是目前国内的PKI技术和产品研发基地之一。
研究所拥有教师队伍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博士点1个,硕士点2个,设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和系统分析与集成2个专业,学生除继续深造外,每年就业率达100%,多年来为社会及国家培养大批科研骨干力量。
山东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本着“瞄准国家目标、结合自身优势、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的原则,力争将山东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建设成为我国信息安全领域重要的学术与科研基地。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070104
应用数学
①金融数据安全
②计算机密码学
③网络信息安全
34
英语
无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①密码理论与技术
②数据安全
③网络安全理论与应用
3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注:请按07理学,0701数学;08工学,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41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工科类院系中创建最早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工业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工业设计、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设计学、机械制造工业工程、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8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工业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程4个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4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及“985”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高效与洁净机械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效与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学院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研究生790余人,博士后在站人员3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科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学术造诣深的教师队伍。目前全院在职教职工155人,其中教师118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学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A类)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授53人、博士生导师31人、副教授35人。这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院近五年来共获得科研经费一亿多元,部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培养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学分
应试
语种
学科综合
统考科目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①高效制造技术及自动化
②特种加工技术及数控设备
③机械系统智能控制与动态检测技术
④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30
英语
机械工程
注:请按08工学,0802机械工程,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43电气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其前身可追溯到山东大学1946年设立的电机工程系和山东工学院1949年成立的电机工程系。曾有邵洪泮、候博渊、胡颂尧等知名学者和教授在此执教。培养了史大桢、刘振亚、薛禹胜等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电力及相关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学院下设电力工程系、电机电器与控制系、电力经济系,电力系统研究所、继电保护研究所、电机与电器研究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研究所等10个系(所);“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仿真”、“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气体放电”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中心;磁悬浮轴承、永磁电机、磁力分选、电能质量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经济、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等专业招收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3人,教授30人,副高级职称58人,教师中65人具有博士学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二层次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人、“泰山学者”1人、校级教学3人,在全国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先后任职的有12人。
近年来学院共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50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0余篇。完成国家、省部和企业委托课题500多项,获得国家级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多项,科研成果转化成绩突出,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学分
应试
语种
学科综合
统考科目
0808
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
① 电机与电器
②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③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④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⑤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30
英语
电气工程
注:请按08工学,0808电气工程,选择一级学科专业。
044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成立最早的工科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原山东工学院电机工程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山东大学电机专业调整并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机工程系各专业逐渐形成新兴学科并相继独立建院。1989年山东工学院电机工程系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系。2001年1月新山东大学成立后,自动化工程系更名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 152人,其中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26人,双聘院士 1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3人,建有“复杂工业系统节能与先进控制”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山东省“万人计划”层次入选者1人,齐鲁青年学者2人。另外还有10人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建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 “导航制导与控制”、“物流工程”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物流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9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控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物流工程”4 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2个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强化建设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学院建有“电力电子技术与节能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有“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电子节能技术”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80余项,其它政府、科研项目 11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140余项;荣获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和省部级一等奖,另有省部级科技奖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在国际控制期刊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SIAM J Contr Optim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40余部。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今天,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提高,学术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学分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统考科目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
2.计算机先进控制技术与系统
3.机器人控制与微机电系统
4.智能控制及优化方法
5.运动控制及智能装备控制技术
30
英语
控制科学
与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 新型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2. 自动化装置的集成化与智能化
3. 无线传感器网络
4. 智能建筑与节能
5. 复杂工业过程优化节能控制
081103
系统工程
1.信息系统综合自动化及智能决策
2.智能交通系统
3.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4.系统优化理论与应用
5.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
6.微纳米生物信息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模式识别与信息处理自动化
2.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
3.智能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4.智能控制及优化方法
5.网络控制技术及应用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
1.生物医学信息检测分析与远程传输
2.现代医学仪器
3.波谱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4.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
5.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
30
英语
无
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请按08工学,0831生物医学工程查找,按一级学科申请选“是”。
其他专业请按08工学,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46土建与水利学院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始建于1947年,学院设有7个本科专业系、5个研究所、6个研究中心,1个实验中心。大型地下洞室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岩石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山东高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6个二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工程力学二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51人,教授30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等6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兼职院士6人,教学能手5人以及各级教学3人。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在土木、水利、建筑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学院近年来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和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达到6000多万元。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等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等重大科研项目。五年内共发表论文千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作为教学、科研的辅助,学院配备了的教学、科研设备,20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实验、科研用房。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081401
岩土工程
①岩土高边坡及隧道工程
②地下工程施工过程力学理论与方法
③桥梁稳定性检测与控制
④地质灾害预报与治理
⑤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⑥岩土工程施工监测与反馈分析
33
英语
无
081402
结构工程
①结构可靠性分析、维修加固、 病害处治、新材料
②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
③工程防灾减灾技术
④地基基础及加固技术
⑤钢结构与竹木结构
⑥基坑工程理论与环境控制技术
⑦深基础设计理论与优化技术
33
英语
无
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
①水资源开发利用
②水工结构可靠度及风险分析
③水工安全监控与加固技术
④工程水力学及防洪水力学
⑤地基基础及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应用研究
⑥水利工程生态效应
33
英语
无
注:请按08工学,0814土木工程,0815水利工程,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060齐鲁医学部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Cheeloo College of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1864年创办于登州的文会馆,1911年,共和医道学堂大讲堂在济南正式落成,成为今天山东大学医学学科的历史源头。1952年由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省立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成立山东医学院。1985年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2012年5月,山东大学按照国际标准、世界的要求和有利于发挥综合性大学举办医学教育优势的原则,成立齐鲁医学部。2015年9月齐鲁医学部重构管理架构,统筹负责山东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目前拥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七个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医院、生殖医院等四家直属附属医院及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等多家非隶属关系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及实践基地。
齐鲁医学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8人,国家级教学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4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专家)3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
齐鲁医学部现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妇产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4个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糖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教育部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耳鼻咽喉科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血液病学、感染免疫、卫生毒理学以及卫生检验学、口腔生物医学、药物分子设计和创新药物、药物发现与化学生物学等7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根据最新公布的ESI数据,现有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5个医学或医学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已经跨入世界前1%行列,且排名正在稳步上升。
齐鲁医学部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并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体系,推进优秀生源延揽计划、加大优秀研究生奖励力度、探讨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推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打造“齐鲁医学大讲堂”等高水平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资助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鼓励研究生海外访学。齐鲁医学部与美国、瑞典、加拿大、日本及香港等大学建立了长期和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大约20%的在校博士生有1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近10年以来,医学部研究生在《SCIENCE》、《PNAS》、《AM J HUM GENET》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收录文章近万篇,有4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各学院简介及专业目录如下:
基础医学院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原山东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物学学科)肇源于1911年正式成立的齐鲁大学医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医学院校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1864年创办于登州的文会馆。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学院形成了“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教育教学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目前,学院拥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医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55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人,国家级教学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二层次入选者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973”、“863”等各类科研项目600多项,7个相关学科进入ESI前1%。
学院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体系,鼓励研究生进行海外访学,与美国、瑞典、加拿大、日本及香港等大学建立了长期和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大约20%的在校博士生有1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近年来医学院研究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主要签约高等教育单位和医疗卫生单位。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应试
语种
学科综合
考试科目
备注
071003
生理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英语
生物学
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只接受医学类申请人
071006
神经生物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071007
遗传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071009
细胞生物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① 人体解剖学
② 组织学与胚胎学
30
英语
无
100102
免疫学
① 肿瘤免疫
② 心血管免疫
③ 分子免疫
30
100103
病原生物学
① 微生物学
② 寄生虫学
30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① 病理学
② 病理生理学
30
100706
药理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注:请按10医学,1001基础医学, 1007药学;07理学,0710生物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选择0831生物医学工程的,请依次选择08工学,0831生物医学工程,按一级学科申请。
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的前身系原山东大学医学院,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医学院,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1864年创办于登州的文会馆。1911年,山东共和医道学堂大讲堂在济南正式落成,成为今天山东大学医学专业的历史源头。1952年由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省立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成立山东医学院。1985年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2001年1月由原山东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部组建成为山东大学医学院。2016年6月,为推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山东大学撤销医学院建制,组建成立了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
近百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汇聚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在一代代的教泽之下,临床医学专业共为我国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镇。临床医学专业是我院的传统优势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二层次入选者3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专家)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临床医学院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根据最新公布的ESI数据,我院临床医学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已经跨入世界前1%行列。在教学和科研资源方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为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另外还拥有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山东省交通医院等若干实践教学医院。
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学生2600余人,其中五年制本科学生和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1000余人,硕士与博士研究生1600余人。临床医学院积极开展与海内外高水平医学院校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贝勒医学院等多所医学院校开展了共建实验室、教学研究人员互访、研究生联合培养、本科生访学、联合申报课题等合作项目。
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临床医学院形成了“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在新的百年中,临床医学院将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把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作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改善民生、促进人民健康事业中做出新的贡献。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应试
语种
学科综合
考试科目
备注
100201
内科学
① 心血管病
② 血液病
③ 呼吸系病
④ 消化系病
⑤ 内分泌与代谢病
⑥ 肾病
⑦ 风湿病
⑧ 传染病
30
英语
临床医学
①只接受临床医学及中医临床医学类申请人
②100217麻醉学 只接受临床医学及麻醉学类申请人
100202
儿科学
① 小儿内科
② 小儿外科
30
100203
老年医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0204
神经病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① 放射医学
② 超声医学
③ 临床核医学
30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0210
外科学
① 普外
② 骨外
③ 泌尿外
④ 胸心外
⑤ 神外
⑥
⑦ 烧伤
30
100211
妇产科学
① 妇科
② 产科
③ 计划生育
④ 生殖医学
30
100212
眼科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0214
肿瘤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0217
麻醉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0218
急诊医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注:请按10医学,1002临床医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位于美丽的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该院始建于1952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院的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之一。
全院现有涵盖公共卫生学科领域的10个系,5个教学实验室、5个科研与实验中心。其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卫生毒理学、卫生检验学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一支以具有博士学位人员为骨干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培养的许多人才已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
学院以“人群健康”为基础,结合国内外重大公共卫生的需求,形成了独有的科研特色,先后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洲联盟、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省级相关部门等资助的各类科研课题,许多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在研科研课题100余项,经费逾两千万元;学院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个公共卫生教育与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互派学者与学生,对外学术交流频繁;同时在省内外建立了大量的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学分
应试
语种
学科综合
统考科目
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①慢性病流行病学
②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③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
30
英语
无
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①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② 环境卫生学
30
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①营养与肿瘤、肥胖及疾病防治研究
②营养与慢性疾病防治研究
③营养与保健食品功能评价
30
10040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①环境因素对儿童健康危害防治
②心理社会因素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③妇幼卫生管理与保健策略研究
30
1004Z1
卫生检验学
①微生物检验
②理化检验
30
100405
卫生毒理学
①神经毒理学
②实验毒理
30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①社会医学
②卫生事业管理
③卫生法学
④卫生经济学
⑤卫生政策
30
公共管理
注:请按10医学,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请按12管理学,1204公共管理,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由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和山东大学医学MBA学院于2015年4月合并成立,为学校直属独立建制的教学科研机构。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拥有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筹资主题研究中心和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服务成本测算中心,拥有山东大学-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是中国全球卫生网络成员单位,是中国全球健康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学院是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从事卫生经济和政策学术研究,培养高端卫生管理人才,提供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政策的教学和科研机构。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研究、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欧盟联盟、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机构资助的科研课题200余项。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单位广泛,包括各级各类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医院、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等。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招收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科学学位硕士。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①卫生经济②卫生政策
③卫生管理④社会医学
30
英语
公共管理
注:请按12管理学,1204公共管理,查找发布的二级学科专业。
口腔医学院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前身是山东医科大学口腔系,成立于1977年,实行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二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是山东省口腔医学教学、医疗、科研、预防保健中心,在国内口腔医学院校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院现有在职职工98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7人,讲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6人。学院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7人。
学院设有4个临床研究所和1个基础教研室。口腔临床学科有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正畸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口腔颌面及牙颌系统的外科重建,牙周病与牙体病的基础与临床,牙颌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口腔颌面部及牙齿缺损的修复研究等。口腔基础学科有口腔病理生理、口腔颌面部解剖等。
学院设有口腔内科学实验室、口腔修复学实验室、口腔病理学实验室、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以及以科研为主的“山东省口腔生物医学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总面积500平方米,仪器设备先进,功能齐全,万元以上实验设备40余台,可进行组织形态学、口腔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医学生物材料的研发等相关研究,是我院科研及研究生教学的一个重要平台。图书资料齐全,具备口腔医学所有的中文杂志及主要的外文杂志和书籍,同时具备完善的电子查阅系统。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
①口腔内科学
②口腔颌面外科学
③口腔修复学
④口腔正畸学
33
英语
无
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
①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
33
注:请按10医学,1003口腔医学,查找发布的二级学科专业。
护理学院
山东大学护理学专业始于1914年,恢复于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恢复高等护理教育的院校之一。2000年成立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同年被批准为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在全国率先招收护理学博士研究生,2011年获得护理学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并经国家批准设立护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五个研究室,一个实验中心。教师队伍中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人员占80%,50%以上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学院现有6150平方米的现代化护理学实验教学大楼,配备有国际的训练模拟人和模型。2002年实验中心被评为教育部一类教学实验室,200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标准化教学实验室,2005年通过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评优考核,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以“建设国内、国际知名,对中国护理事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和重大影响的护理学院”为目标,以“培养引领未来的杰出护理人才”为己任,大力推进“一个中心、二个跨越”的战略,坚持走高度国际化和教育创新型发展道路,初步实现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融合整体推进,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全面提升的发展格局。
目前学院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条件建设等方面均居山东省龙头地位,整体实力和水平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特别是亚洲高等护理教育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护理学院是WHO灾害护理发展协作中心主任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委员单位、卫生部护理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2013年护理学院建成 “世界卫生组织脆弱关怀合作中心”,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护理类WHO合作中心。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应试
语种
学科综合
统考科目
1011
护理学
(一级学科)
①护理教育
②护理心理
③社区护理
④临床护理
⑤信息护理
⑥灾害护理
⑦残障护理
30
英语
临床医学
注:请按10医学,1011护理学,查找发布的一级学科。
药学院
山东大学药学院座落于风景优美的趵突泉校区,其前身是始建于1920年的齐鲁大学药科,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药学院系之一。经过 “211”和“985”三期工程的强化建设,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已拥有国家“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形成了一支学缘学历结构合理、以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为主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
在学科建设方面,已拥有药物化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山东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中心的牵头单位,负责规划和建设山东省创新药物研发的完整体系,并设有两个药物筛选和药物代谢两个“泰山学者”岗位,逐步形天然产物与化学生物学、结构生物学与药物分子设计、糖生物学与糖药物、以及纳米释药系统等特色研究方向。
近三年来,药学院共承担国家“973”、“863”、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国家级研究项目70余项,承担多个国际合作研究重点项目,获得省部级课题60余项,纵向课题到账总经费超过7000万元,发表的SCI论文400余篇。并已与二十余家国内知名大型制药企业成立“重大新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获得发明专利76项和多项国家新药证书,为企业创造利润数十亿元。
在最新统计排名中,山东大学的药理学与毒理学科、以及与药学相关的化学、生物学均已进入ESI前1%排名。这标志着本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建设与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水平和科研支撑条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术影响和办学水平等整体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综合实力已挤身于国际和国内同学科的先进行列。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应试
语种
学科综合
统考科目
100701
药物化学
01基于靶标的药物设计合成与活性
02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与优化改造
03化学生物学
30
英语
无
100702
药剂学
01药物新剂型、新技术、新材料
02药物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学
03物理药剂
30
100703
生药学
01中药炮制机理研究
02中药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
30
100704
药物分析学
01药物分析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
02药物质量标准及评价研究
03生物分析技术和生物制剂学研究
04药物代谢
05手性化合物分离机制研究
30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01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
02多糖类药物研究
30
100706
药理学
01肿瘤药理学
02心血管药理学
03 神经药理学
30
1007Z1
天然药物化学
01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与新药开发
02天然产物全合成与结构修饰研究
03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
04微生物药物研究
05 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30
1007Z2
制药工程学
01制药工艺优化与在线控制
02 多糖药物的发酵技术研究
03 PAT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30
1007Z3
临床药学
01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研究
30
1007Z4
免疫药物学
01免疫功能基因及其功能研究
02 免疫治疗学
03 免疫药理学
30
注:请按10医学,1007药学,继续选择二级学科专业。
2017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书 名
英语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六版)
俄语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俄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七版)
法语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五版)
德语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德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六版)
日语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日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六版)
哲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
经济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四版)
法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五版)
政治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政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
社会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
教育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
心理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
中国语言文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
新闻传播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
历史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历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
地理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地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
生物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生物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
机械工程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机械工程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版)
电气工程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电气工程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版)
电子科学与技术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
信息与通信工程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
控制科学与工程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
建筑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建筑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
作物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作物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版)
临床医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四版)
管理科学与工程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
工商管理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
农林经济管理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
公共管理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
注:本表中所有考试大纲及指南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申请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人员,可选考公共管理或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2017年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专业目录
齐鲁医学部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Cheeloo College of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1864年创办于登州的文会馆,1911年,共和医道学堂大讲堂在济南正式落成,成为今天山东大学医学学科的历史源头。1952年由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省立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成立山东医学院。1985年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2012年5月,山东大学按照国际标准、世界的要求和有利于发挥综合性大学举办医学教育优势的原则,成立齐鲁医学部。2015年9月齐鲁医学部重构管理架构,统筹负责山东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目前拥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七个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医院、生殖医院等四家直属附属医院及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等多家非隶属关系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及实践基地。
齐鲁医学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8人,国家级教学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4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专家)3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
齐鲁医学部现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妇产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4个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糖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教育部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耳鼻咽喉科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血液病学、感染免疫、卫生毒理学以及卫生检验学、口腔生物医学、药物分子设计和创新药物、药物发现与化学生物学等7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根据最新公布的ESI数据,现有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5个医学或医学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已经跨入世界前1%行列,且排名正在稳步上升。
齐鲁医学部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并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体系,推进优秀生源延揽计划、加大优秀研究生奖励力度、探讨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推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打造“齐鲁医学大讲堂”等高水平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资助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鼓励研究生海外访学。齐鲁医学部与美国、瑞典、加拿大、日本及香港等大学建立了长期和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大约20%的在校博士生有1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近10年以来,医学部研究生在《SCIENCE》、《PNAS》、《AM J HUM GENET》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收录文章近万篇,有4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Medicine, M.M.)
培养单位: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的前身系原山东大学医学院,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医学院,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1864年创办于登州的文会馆。1911年,山东共和医道学堂大讲堂在济南正式落成,成为今天山东大学医学专业的历史源头。1952年由齐鲁大学医学院、山东省立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成立山东医学院。1985年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2001年1月由原山东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部组建成为山东大学医学院。2016年6月,为推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山东大学撤销医学院建制,组建成立了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
近百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汇聚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在一代代的教泽之下,临床医学专业共为我国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镇。临床医学专业是我院的传统优势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二层次入选者3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专家)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临床医学院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根据最新公布的ESI数据,我院临床医学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已经跨入世界前1%行列。在教学和科研资源方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为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另外还拥有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山东省交通医院等若干实践教学医院。
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学生2600余人,其中五年制本科学生和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1000余人,硕士与博士研究生1600余人。临床医学院积极开展与海内外高水平医学院校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贝勒医学院等多所医学院校开展了共建实验室、教学研究人员互访、研究生联合培养、本科生访学、联合申报课题等合作项目。
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临床医学院形成了“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在新的百年中,临床医学院将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把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作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改善民生、促进人民健康事业中做出新的贡献。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考试科目
备注
105101
内科学
① 心血管病
② 血液病
③ 呼吸系病
④ 消化系病
⑤ 内分泌与代谢病
⑥ 肾病
⑦ 风湿病
⑧ 传染病
30
英语
临床医学
105102
儿科学
① 小儿内科
② 小儿外科
30
105103
老年医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5104
神经病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51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51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① 放射医学
② 超声医学
③ 临床核医学
30
1051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5109
外科学
① 普外
② 骨外
③ 泌尿外
④ 胸心外
⑤ 神外
⑥
⑦ 烧伤
30
105110
妇产科学
① 妇科
② 产科
③ 计划生育
④ 生殖医学
30
105111
眼科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5112
耳鼻咽喉科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5113
肿瘤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5114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5116
麻醉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只接受临床医学、麻醉学类申请人
105117
急诊医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105127
全科医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30
注:全国同力平台中,请按33专业学位,3345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查找发布的学科,并详细选择专业、填入准确的规范化培训信息。
山大招生系统中,请按1051系列的专业代码选择发布的二级学科。
二、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Stomatological Medicine, M.S.M.)
培养单位:口腔医学院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前身是山东医科大学口腔系,成立于1977年,实行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二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是山东省口腔医学教学、医疗、科研、预防保健中心,在国内口腔医学院校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院现有在职职工98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7人,讲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6人。学院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7人。
学院设有4个临床研究所和1个基础教研室。口腔临床学科有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正畸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口腔颌面及牙颌系统的外科重建,牙周病与牙体病的基础与临床,牙颌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口腔颌面部及牙齿缺损的修复研究等。口腔基础学科有口腔病理生理、口腔颌面部解剖等。
学院设有口腔内科学实验室、口腔修复学实验室、口腔病理学实验室、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以及以科研为主的“山东省口腔生物医学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总面积500平方米,仪器设备先进,功能齐全,万元以上实验设备40余台,可进行组织形态学、口腔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医学生物材料的研发等相关研究,是我院科研及研究生教学的一个重要平台。图书资料齐全,具备口腔医学所有的中文杂志及主要的外文杂志和书籍,同时具备完善的电子查阅系统。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 究 方 向
总学分
全国统考科目
105200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
30
应试语种
学科综合
英语
综合
注:全国同力平台中,请按33专业学位,3350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查找发布的学科,并详细选择专业、填入准确的规范化培训信息。
山大招生系统中,请按105200专业代码选择发布的一级学科。
研究生院在职教育中心
2016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