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此为始,勇敢逐梦。
  • 在这里我们扎根春华,奋力生长。
  • 凭借春华精神,我们薪火相传。

400-882-1633

注会考试客观题+主观题答题技巧全解析:从避坑到提分的实用指南

来源:青岛春华教育 时间:02-01

注会考试客观题+主观题答题技巧全解析:从避坑到提分的实用指南

客观题得分关键:避开陷阱与精准审题

注会考试中,客观题虽难度相对较低,却是拉开分数差距的重要环节。这类题目常通过题干设置“隐藏陷阱”,考生稍不留意就可能失分。要想在客观题部分稳定拿分,核心在于掌握“审题-识别-验证”的三步策略。

首先是审题环节。很多考生习惯快速浏览题干,却容易忽略关键限定词。例如“不正确的是”“不属于”等反向提问,或是“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等时间限定,这些细节往往决定答案方向。建议考生用铅笔圈画题干中的否定词、时间词、主体词(如“公司”“股东”),通过物理标记降低漏看概率。

其次是陷阱识别。客观题常见陷阱包括“绝对化表述”(如“必须”“所有”)、“偷换概念”(将“注册资本”改为“实缴资本”)、“张冠李戴”(混淆不同章节的法律条文)。以《经济法》为例,若题目提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交易需经董事会批准”,考生需回忆《证券法》中“重大资产交易需经股东大会审议”的规定,快速识别表述错误。

遇到偏题或超纲题时,不必慌张。这类题目通常占比不超过10%,可采用“排除法+常识推理”应对。例如,若选项中出现明显违背基本法律原则(如“欺诈订立的合同当然有效”),可直接排除;剩余选项中,优先选择与教材高频考点相关的表述,或结合生活常识判断(如“股东不得抽逃出资”符合商业逻辑)。

值得强调的是,客观题得分目标应设定为“基础题不失分,中等题少失分,难题尽量拿分”。假设试卷有40道客观题,目标可拆解为:30道基础题全对(30分),8道中等题对6道(6分),2道难题蒙对1道(1分),合计37分,为主观题留出更多容错空间。

主观题提分策略:锁定核心与规范作答

主观题是注会考试的“拉分王”,尤其《经济法》科目,其主观题分值占比高达55%-60%。从近五年真题看,主观题考点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第3-9章(物权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票据与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考生需重点攻克这些章节。

主观题的答题公式可总结为“判断+依据+分析”。以证券法案例题为例,题目给出“某上市公司未披露重大诉讼,是否构成信息披露违法”,正确答题结构应为:

  1. 判断结论:“构成信息披露违法”;
  2. 法律依据:“根据《证券法》第80条,上市公司应当披露可能对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包括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
  3. 结合材料分析:“本案中,该公司涉及的重大诉讼属于应当披露的重大事件,未披露行为违反上述规定”。

要实现这一答题结构,前提是对核心法条的精准记忆。以证券法为例,考生需熟记“重大事件的界定标准”“内幕信息的范围”“上市公司收购的程序要求”等关键内容。建议采用“关键词记忆法”,如将“重大事件”简化为“诉讼/担保/资产/债务/经营/人员/决议”七大类别,通过联想加深记忆。

识别“题眼”是主观题破题的关键。题眼可能是材料中的关键数据(如“持股比例30%”)、行为性质(如“虚假陈述”)或主体身份(如“控股股东”)。例如,材料中出现“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一张汇票,乙公司背书转让给丙公司”,题眼可能是“汇票背书”,需调用票据法中“背书连续性”“抗辩切断”等知识点。

此外,答题规范也影响得分。需注意:①使用专业术语(如“表见代理”而非“好像能代表”);②分点作答(用“(1)(2)”标注,避免大段文字);③控制字数(每问答案约150-200字,既完整又不冗余)。

备考建议:技巧与知识的双向强化

答题技巧的运用离不开扎实的知识基础。考生需在备考阶段完成“输入-消化-输出”的闭环:

输入阶段:以教材为主,搭配历年真题,重点标注高频考点(如证券法中的“信息披露”、公司法中的“股东权利”)。建议用不同颜色笔区分“必考点”“常考点”“偶考点”,优先攻克必考点。

消化阶段: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章节逻辑。例如,合同法律制度可按“订立-效力-履行-违约责任”主线整理,将分散的法条串联成体系,避免“学完就忘”。

输出阶段:每周进行1-2次模拟训练,严格限时答题(主观题每道控制在20分钟内)。完成后对照答案解析,重点分析“漏答的得分点”“错误的法律依据”,总结易错题型并建立错题本。

最后提醒,注会考试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的比拼。考前保持规律作息,考中遇到难题时深呼吸调整,用“我难人难我不畏难”的心态应对,往往能超常发挥。

校区导航
0.0431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