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新与成商学院专注在职教育十余年
  • 济南新与成商学院课程实战性强
  • 济南新与成商学院获得外企领导们的认可和好评

400-882-1633

MBA考试通关指南:四大核心策略助你高效备考

来源:济南新与成商学院 时间:09-29

MBA考试通关指南:四大核心策略助你高效备考

一、搭建可执行的复习框架

备考MBA的步,是构建清晰的复习框架。很多考生常陷入"今天看数学、明天背英语"的随机状态,看似忙碌实则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需先完成三项基础工作:

首先是自我评估。建议用近3年真题进行模拟测试,记录各模块(数学/逻辑/写作/英语)的得分率和耗时情况。例如,若发现逻辑推理部分错误率超过40%,且每道题平均耗时3分钟以上,即可明确这是需要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

其次是目标拆解。将总目标(如总分220分)按模块分配,假设数学75分目标60分、逻辑60分目标45分、写作65分目标40分、英语100分目标75分,再根据剩余备考时间(如6个月)拆解到每月、每周。例如英语单词需累计掌握5500个,可分配为每日80个新单词+30个复习词,用Excel表格或"墨墨背单词"类APP跟踪进度。

最后是动态调整。备考过程中需每两周复盘一次:若某模块进度滞后(如数学公式掌握率不足60%),可将下周20%的复习时间从英语阅读调整到数学专项训练;若模拟成绩连续3次稳定达标,则可适当降低该模块的每日投入,将精力转向易提分的写作模板优化。

二、应对备考心理的"三大关卡"

备考中后期,多数考生会经历三个心理阶段,处理得当能转化为动力,处理不当则可能半途而废。

阶段是"信息过载焦虑"。面对数百页的教材、数千道练习题和各类备考经验贴,容易产生"什么都要学但什么都学不完"的恐慌。此时需回归考试大纲,明确"考纲要求的掌握90%即可,超纲内容可战略性放弃"。例如管理类联考数学只考初数和概率,无需纠结高数内容;英语二重点在阅读和写作,完形填空可控制练习量。

第二阶段是"平台期挫败感"。当复习到2-3个月时,常出现"刷了100道题,正确率没提升"的情况。这是认知升级的正常过程——大脑需要时间将零散知识点整合为知识网络。此时可暂停刷题,用"费曼学习法"向他人讲解错题:比如给同事讲清一道逻辑推理题的解题步骤,往往能发现自己理解的漏洞。

第三阶段是"考前紧张综合征"。临考前1个月,部分考生会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建议采用"478呼吸法":用鼻子吸气4秒→屏息7秒→用嘴呼气8秒,每天练习5组;同时调整复习内容,将重点转向错题本和模板背诵,减少新知识点的输入,降低大脑负担。

三、基础生理状态的"隐形影响"

备考效率不仅取决于学习方法,更与身体状态密切相关。连续熬夜复习导致的记忆力下降、饮食不规律引发的注意力分散,往往是考生容易忽视的"隐形障碍"。

在作息管理上,建议保持"6+1"模式:6小时高效学习(可拆分为上午2.5小时、下午2.5小时、晚上1小时)+1小时运动。运动选择以快走、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佳,既能促进多巴胺分泌提升情绪,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实测数据显示,坚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的考生,其逻辑题反应速度比久坐考生快15%-20%。

饮食方面需注意"三多三少":多摄入蛋白质(鸡蛋、鸡胸肉)维持大脑神经传导,多吃复合碳水(燕麦、糙米)提供持续能量,多补充维生素(深色蔬菜、水果)缓解视疲劳;少吃高糖零食(蛋糕、奶茶)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少吃重盐食物(腌制品、快餐)防止水肿影响思考,少吃反式脂肪(油炸食品)降低大脑反应速度。

特别提醒:备考期间尽量避免咖啡过量(建议每日不超过2杯)。虽然咖啡因能短期提升警觉性,但长期过量会导致焦虑加重、睡眠质量下降,反而影响整体备考状态。

四、学科交叉的"记忆增强法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对单一类型信息的持续接收会产生"认知疲劳"。例如连续2小时学习数学公式,后半段的记忆效率可能下降40%。而采用学科交叉复习法,能有效激活不同脑区,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具体操作可参考"2+1"模式:每2小时切换一次学科类型,穿插1种不同性质的学习活动。例如:

  • 上午9:00-11:00:数学(抽象思维)→ 11:00-11:30:英语阅读(语言理解)→ 11:30-12:00:写作素材积累(发散思维)
  • 下午14:00-16:00:逻辑推理(逻辑分析)→ 16:00-16:30:数学错题整理(归纳总结)→ 16:30-17:00:英语听力(听觉输入)

需要注意的是,交叉复习并非随意切换,应遵循"思维类型互补"原则。例如避免连续学习数学和逻辑(均属逻辑分析类),可改为数学后接英语;避免同时进行需要高度专注的任务(如写作)和需要记忆的任务(如单词背诵),可改为写作后接听力。

此外,配合"听+写+读"多感官输入能进一步强化记忆。例如背诵英语作文模板时,可先听音频跟读(听觉+口语),再手写默写(视觉+书写),最后大声朗读(口语+听觉),三重刺激比单一背诵效率提升约35%。

课程导航
0.0323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