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修齐礼仪学院落地于企业商务服务实战和个人社交
  • 青岛修齐礼仪学院致力于礼仪培训行业发展研究
  • 青岛修齐礼仪学院打造现代化的国学礼仪体系。

400-882-1633

西餐餐具礼仪全攻略:刀叉摆放/餐巾使用/双手操作的细节指南

来源:青岛修齐礼仪学院 时间:07-08

西餐餐具礼仪全攻略:刀叉摆放/餐巾使用/双手操作的细节指南

西餐餐具礼仪全攻略:刀叉摆放/餐巾使用/双手操作的细节指南

刀叉摆放:餐桌上的无声语言

在西餐厅,刀叉的位置往往是侍者判断用餐进度的重要依据。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简单的刀叉摆放其实暗藏"密码"——当刀叉分开放在餐盘两侧时,传递的是"我还在用餐"的信号,这时候侍者不会贸然收走餐盘;而当刀叉平行摆放在餐盘上(通常是右侧,刀背朝内、刀刃朝盘心),则明确表示"用餐结束",侍者会适时清理桌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众餐厅的特殊场景。这类餐厅常采用"一副刀叉用全程"的服务模式,即前一道菜的餐盘被收走后,使用过的刀叉会留在桌上继续用于下一道菜。此时若直接将刀叉贴在桌面,不仅显得杂乱,还可能污染桌布。正确的做法是将刀口轻搭在叉齿间,刀刃保持向下,既避免金属与桌面直接摩擦发出噪音,也让桌面保持基础整洁度。

用餐完毕时,建议顺手将刀叉并拢摆放。刀刃朝内(朝向自己)的细节设计,既符合安全规范(避免刀刃朝外误伤他人),也让侍者收整更便捷。这个小动作看似简单,却能体现用餐者对餐厅服务的尊重。

双手配合:共享菜品的优雅法则

在西班牙海鲜饭、大盘沙拉等需要共享的菜品面前,很多人会纠结"该用单手还是双手取菜"。实际上,职业侍者确实能单手灵活操作公匙公叉,但对普通用餐者而言,双手配合才是更优雅的选择。具体操作时,右手持匙(凹面向上)置于下方承接食物,左手持叉(齿面朝下)压在匙上固定,两者协同将食物平稳转移到自己盘中。

取菜后的盘相整理同样关键。每次取完食物,应将盘中剩余食材轻拨至中央,避免分散在盘边影响美观。同时,将公匙公叉的握柄转向同伴方向(即朝向餐桌中心),这样既方便他人取用,也符合"方便他人"的餐桌礼仪核心。

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公筷公匙时切忌"翻找"食材——比如在沙拉中挑挑拣拣只夹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的做法是用叉匙取靠近自己一侧的食材,若想取远处的食物,可请邻座帮忙传递,这比自己伸长手臂更显得体。

餐巾运用:从入座到离席的礼仪细节

餐巾是西餐餐桌上最"贴身"的用品——从入座时展开,到离席时收起,每个动作都反映着用餐者的礼仪修养。正确的展开方式是将餐巾平铺在腿上(而非像围兜般挂在胸前),可根据餐巾大小向前折叠1/3至1/2,既能防止食物掉落弄脏衣物,又不会因过于蓬松影响动作。

用餐过程中,餐巾主要用于擦拭嘴角和手指。擦拭时只需用单手捏住餐巾一角,轻轻按压(而非用力擦拭)嘴角,避免留下明显褶皱。喝酒前用纸巾轻按嘴唇的习惯同样适用于餐巾——轻轻按压能有效避免口红或油渍残留在酒杯上,保持餐具清洁。

遇到需要处理小骨头、果核等情况时,应用餐巾半掩口部再取出,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口腔异物。若临时离席(如去洗手间),可将餐巾轻放在座椅上(而非餐盘上),表示"稍后返回继续用餐";用餐结束离席时,则将餐巾整齐折叠(无需恢复原状)放在餐盘左侧,示意"用餐完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餐巾的本质是"拭脏用品",无需过度爱惜。但它绝不能用于擦脸、擦汗或擦拭餐具——这些行为不仅不符合礼仪规范,还可能被误解为对餐厅卫生的质疑。

常见误区:这些行为可能暴露礼仪短板

误区一:用餐时刀叉随意摆放。有人习惯将刀叉交叉放在盘中,这种摆法在正式场合可能被误解为"对菜品不满意"。正确的做法是始终遵循"进行中"或"结束"的标准摆法。

误区二:单手取共享菜品。虽然侍者能单手操作,但普通用餐者单手取菜容易因失衡导致食物掉落,双手配合更稳妥优雅。

误区三:餐巾当"万能布"。用其擦脸、擦手或清洁餐具的行为,会破坏餐巾的功能性定位,暴露对餐桌礼仪的不熟悉。

西餐餐具礼仪的核心,在于通过细节传递对他人的尊重与自我修养。无论是刀叉摆放的"无声语言",还是双手取菜的协同配合,亦或是餐巾使用的分寸把握,本质上都是为了营造更舒适的用餐氛围。掌握这些细节,不仅能提升个人用餐体验,更能在社交场合中展现得体风度。

课程导航
校区导航
0.030360s